在我們皖北莊子一帶,搟雜面指的就是手搟雜面條,吃雜面湯就是吃雜面條。這是一種用白面摻上少量玉米面、豆面等做成的面條。
對于20世紀60年代末出生的我來說,雜面條可沒少吃,有時候也會吃膩、吃厭,尤其是后來我長大離開家鄉(xiāng)到青海參軍服兵役以后,輾轉(zhuǎn)在外多年,品嘗到各地不少的風(fēng)味面食,像是西北的面片、蘭州拉面,還有山西刀削面、重慶小面,以及炸醬面、肉絲面、褲帶面、蒸面等等。因地域風(fēng)俗不同,這些面食的做法、味道也不同,有偏辣、偏咸、偏辛等。盡管它們各有獨特誘人的風(fēng)味來滿足我的口腹之欲,然而我還是忘不了小時候母親做的手搟雜面條,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更常常有一種懷想之情。
當時生活條件差,我家又有八九口人,都是孩兒,干活不太行,飯量不小。人多糧少,吃不起全是白面的面條,就常吃搟雜面。搟雜面做法簡單,既能節(jié)省糧食,又能讓一家人吃飽。不像后來人們吃面條吃膩了,為了講究營養(yǎng)而吃白面、玉米面和豆面摻雜的雜面。
母親搟的雜面條往往以白面和玉米面為主,摻少量豆面。盛好面,加少量水就可以揉面了。一開始面是碎片狀、不成團,隨著不斷的揉搓,面慢慢就成團了,揉好的面團還要放在面板上繼續(xù)用力揉搓。雜面要揉得硬一點、光一點才好吃。四哥也常常幫母親做飯,他和的雜面更硬一些。這樣煮出的面條筋道、味香。煮雜面的時候,因為摻了豆面的原因,容易沸鍋和起沫,所以要敞開鍋蓋,不時攪拌或灑點水。
我們家一般是晚上搟雜面,因為晚上不干體力活了,吃面條助于消化。母親還會常常切上一些胡蘿卜條或紅薯條放到鍋里一起煮,胡蘿卜條晶瑩通透,看上去好看,也能敗火,但是不頂饑,有種吃不飽的感覺。這是糧食不寬裕的權(quán)宜之法。我小時候不懂事,不愛吃這兩樣?xùn)|西,一發(fā)現(xiàn)碗里放了蘿卜條或者紅薯條就噘著嘴不吃。見我這樣,母親就會把我碗里面的蘿卜條或紅薯條夾走,放到她的碗里。那時候我光想著自己吃飽,沒有考慮到別人,等長大明白事理之后,才知道母親這樣做的緣由。沒想到過了多少年之后,已經(jīng)中年的我反而很懷念小時候吃的雜面條,而且對于那些好看的蘿卜條和紅薯條也是鐘愛有加。
小時候我生病了或者不想吃飯了,母親也會給我做搟雜面。和平時不同的是,母親會特意用豬油或五花肉、蔥花等熗鍋,做成的面湯上不僅漂著一層好看的油花,而且味道更加鮮美。
記得有一位中學(xué)老師隨工作組下鄉(xiāng)在村里蹲點,村里安排這位老師在我們家吃飯,他就喜歡我母親搟的雜面條。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我讀初中后,這位老師成了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,他曾多次對我說過我母親做的手搟雜面條,那種味道令他終生難忘。
記憶中村里有位婦女,我們都喊她老姑,聽說是姓季,身體壯碩。她愛吃搟雜面,而且也能吃,聽大人們說她一頓能吃一大盆,大概得頂現(xiàn)在三四個大人的飯量了。
不光雜面條美味,面湯也很有味道,尤其是夏天,人們急急地吃喝,大汗淋漓,那感覺也是渾身通泰。就是感冒的人,經(jīng)過這一番吃喝,渾身出汗,感冒也好了大半了。
在鄉(xiāng)下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,兩個婦女在門口拉呱,天已黃昏,一個說:“不早了,得回家做飯去。”另一個問:“這么晚了,做什么飯?”回答說:“晚上又不干活,搟雜面,不但省事,而且連吃帶喝的,舒服!”另一個附和道:“是啊,是啊!俺也回家搟雜面去!”(王帥)
主辦單位:中國電力發(fā)展促進會
網(wǎng)站運營:北京中電創(chuàng)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(wǎng)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
服務(wù)熱線:400-007-1585
在線投稿
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(wù)業(yè)務(wù)經(jīng)營許可證 》編號:京ICP證140522號
京ICP備14013100號